(原標題: 2017營改增后地稅怎么辦,哪些稅費將降低)
營改增是一個對于很多行業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新政策,涉及到稅收的問題,那2017營改增后地稅怎么辦,哪些稅費將降低?接下來由正穗代理記賬網的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關于這方面的知識,歡迎大家閱讀!
個人二手房交易稅負將降低
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其中一項措施是全面實施營改增,從5月1日起,將試點范圍擴大到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并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范圍,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根據財政部數據,截至2015年底,全國營改增試點納稅人共計592萬戶,其中一般納稅人113萬戶,小規模納稅人479萬戶;累計實現減稅6412億元,其中,試點納稅人因稅制轉換減稅3133億元,原增值稅納稅人因增加抵扣減稅3279億元。
“營改增”利國利民的好事!
對于人民大眾是好事,稅減少了,但原本屬于地稅的“營業稅”一下子改成了國稅的“增值稅”,也就是說作為地稅主要的經濟支柱的稅源,突然間的就改變性質了。讓地稅人情何以堪?
營業稅被改為增值稅,相當于地稅的工作量大幅減少,多出了一些冗余的部門,那么把它與國稅合并,就可能是大勢所趨了。營改增有一個前提,就是存在重復征稅的問題,給企業帶來較大負擔。不過,對于地方政府而言,它意味著稅收將進一步減少,而中央政府則將進一步集權。
最大的影響莫過于當前居高不下、難以控制的房價問題了。地方政府之所以把房地產當做支柱型產業,依靠賣地生存,其實是因為當地企業所納稅款中的大部分都流入了中央政府的腰包,返回的卻十分有限,地方卻要負擔義務教育等多方面的支出。
“攤大餅”式城市化,強拆,對農民利益的掠奪等等現象,也都源于同樣的原因。營業稅是地方政府能夠指望的稅收,它主要向建筑業和第三產業征收,這也說明了地方政府們為什么那么喜歡上馬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修橋修路。
營改增后將會對地方既得財力產生巨大影響,地稅人怎么過?
地方稅收失去主體稅種。長期以來,營業稅都是地稅收入的主要來源,且營業稅具有穩定性、可控性等特點。按照中央頂層設計,“十二五”末營業稅將全改為增值稅,地方稅收將失去主體稅種,地稅收入大幅下滑,地方財政收入也將大幅縮水。
營改增產生的“馬太效應”導致其他稅費流失。一是隨營業稅附征的城建設稅、教育費附加等附稅,全面移交國稅后隨增值稅附征,加之與國稅部門的信息無法實時交換,只能依靠定期比對補征的方式彌補,時間滯后且增加額外工作量,漏征漏管的風險增大。二是按照規定,新辦企業的所得稅管轄權是隨著主體稅種走,全面實行營改增后,新辦企業的所得稅全部劃歸國稅征管,地稅部門管轄的戶數將面臨萎縮。三是由于缺乏營改增戶的管理手段,實行核定征收的納稅戶、“以票控稅”的個體工商戶、建筑安裝企業附征的所得稅流失,地稅部門代征的政府性基金的收入隨之下降。
征管模式面臨重構。營改增改變了企業原有的繳納方式,營業稅改為增值稅后由國稅征收,其余稅種如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房產稅等稅種依然由地稅部門管理,地稅部門肩負的征收和管理責任并未減輕。地稅部門行之有效的“以票控稅”手段隨營改增后失去功效,由于國地稅管理自成體系,大量的基礎信息不能共享,造成零散戶納稅人在國稅取得增值稅發票后可能會無視地稅部門管理,選擇性避開申報地方稅費環節,相關企業所得稅、城建稅等地稅收入難以保證,征管難度加大。
城建稅等附加稅收入預測難度增大?,F行的城建稅、教育費附加、教育費附加與其他稅種不同,沒有獨立的征稅對象或稅基,而是以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三稅”實際繳納的稅額之和為計稅依據。營改增后,原有的營業稅納稅人在繳納附稅時實行單獨申報,計稅依據全部在國稅部門,地稅部門很難實現源頭控管,無法從地稅部門自身掌握的信息來預測收入,增加了地稅部門的收入預測難度。
本站所有相關知識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之用,不作為實際操作的法定依據。如有問題或相關需要,請咨詢正穗財稅。本文來源于互聯網,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如無意侵犯您的權利,請與小編聯系, 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核實,如情況屬實會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如您有優秀作品,也歡迎聯系小編在我們網站投稿!http://www.zilovisoko.com/ 聯系方式: zhengsui888@163.com
正穗-營改增后小規模納稅人開具地稅發票處理,很多記賬會計其實都不是很清楚,理解的也不是很透徹,但這...
公司的增值稅發票丟失了該怎么辦?核心內容:增值稅發票不見了,我們該怎么辦?我們增值稅發票是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