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廣州稅務:上海“營改增”交出令人滿意答卷)
【導讀】上海“營改增”試點通過“期中考”,“營改增”的試點按照地區逐步推廣,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稅收洼地。
今年7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擴大“營改增”試點范圍。自8月1日起至年底,將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的“營改增”由上海市分批擴大至北京、天津、江蘇、浙江(含寧波市)、安徽、福建(含廈門市)、湖北、廣東(含深圳市)等8個省市。這是自“營改增”啟動以來,第一次地區范圍的擴大,在業界和評論界引起了廣泛關注。
實際上,此次由上海領銜的“營改增”試點的擴大,也是對其半年來試點實踐 “期中考”的充分認可。自2011年11月,隨著國務院批復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以及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印發的《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有關事項的規定》和《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過渡政策的規定》等文件的頒布,“營改增”試點于今年1月1日正式啟動。
這次上海“營改增”涉及兩大行業,一是交通運輸業,陸路運輸服務、水路運輸服務、航空運輸服務、管道運輸服務,由原先征收3%的營業稅,調整為征收11%的增值稅。二是部分現代服務業中的研發和技術服務、信息技術服務、文化創意服務、物流輔助服務、鑒證咨詢服務,由原先5%的營業稅,改征6%的增值稅。有形動產租賃服務改征17%的增值稅。
這些政策出臺,其核心就是通過稅制的合理設計來避免重復征稅,降低企業稅收成本,增強第三產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能力,進而更深層次地在優化投資、消費和出口結構,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方面取得成效,從制度層面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交出令人滿意的答卷
據上海市財稅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來“營改增”確實效果不錯。一是納入改革試點范圍企業快速增長。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有13.9萬戶企業納入試點改革范圍,較年初增加2.1萬戶,增長了17.8%,其中,新辦企業為8779戶、新增試點項目的企業為1.2萬戶。二是試點企業減負效應顯現。截至6月底,試點企業和原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整體減輕稅負約44.5億元。
更重要的是,“營改增”試點對于上海經濟的轉型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第一、大大促進了企業經營業態的創新發展。據統計,今年上半年,1.2萬戶新增試點服務項目的企業和8779戶新辦企業,主要集中在文化創意服務、鑒證咨詢服務及研發和技術服務等新興產業。
第二、試點企業 “增肥瘦身”,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結構優化。絕大部分試點企業以此為契機,著力整合業務資源、開拓市場渠道、創新服務領域。不少企業主動將一些生產性服務業轉為向外部發包,長期存在的產業鏈過度臃腫的問題就此得到解決;而部分生產性服務業逐步從制造業中分離出來,實現了經營模式的轉變。
具體細分到各個產業,可以看到不同的政策效應。商品銷售行業原來就是以增值額納稅的,此次營改增后,根據相關行業原來適用稅率和試點后稅率高低比較來決定減負程度,基本影響不大。
廣告服務業,減稅是主流,新稅率雖高但抵扣更合算。服務業原以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稅,試點后對一般納稅人按6%、小規模納稅人按3%計算銷項稅,扣除購置固定資產等形成的進項稅額后,減稅也成必然。尤其是對小規模納稅人來說,甜頭不少。
租賃服務業,重大利好。因為租賃業務被納入增值稅征收范圍,租賃公司提供租賃業務可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租入機器設備的企業可以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同時,雖然租賃有形動產適用17%的稅率,但111號文件規定,經營融資租賃業務的試點納稅人中的一般納稅人提供有形動產融資租賃服務,對其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減輕了融資租賃企業稅負。
交通運輸業,紛紛“吐槽”,稅負普遍不降反增。原來交通運輸業適用3%的營業稅率,試點后適用的稅率為11%,兩者相差較大,抵扣相關進項稅額后,稅負普遍增加。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對65家物流企業測算, 2008年至2010年年均營業稅實際負擔率為1.3%,而按照新政扣除了進項稅后,實際負擔率為4.2%。
由上述分析不難發現,試點前后不同行業稅負有增有減,除了行業的特殊情況,主要還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
第一、可抵扣進項稅的支出占其所取得收入的比重。納稅人若存在大量不可抵扣進項稅的支出,則很有可能在改革之后稅負增加;
第二、取得抵扣憑證的情況。即使是可以抵扣進項稅的支出,仍要看是否能夠從供應商處取得合法的抵扣憑證;
第三、供應商情況。如其為營業稅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就無法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造成抵扣困難;
第四、客戶情況。在增值稅稅負降低的情況下,可以擴大納稅人的經營空間,提高服務供應量。反之,會間接導致服務需求量的減少。
第五、非試點區業務量情況,對方無法提供相應的抵扣憑證。
深化改革任重道遠
盡快解決“稅收洼地”
“營改增”的試點按照地區逐步推廣,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稅收洼地。以上海這半年的試點情況看,對于某些行業來說,稅負普遍下降,資本一定會向政策洼地聚集,而某些行業稅負增加,也勢必會引起產業的轉移。這就可能加大地區間、行業間的不平衡性。若能按行業加速向全國推廣,效果或許會更好。
中央地方合理稅制分配
若要加速推廣營改增的試點,如何劃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必須盡快解決。由于營業稅為地方稅種收入歸地方,增值稅收入則是按照75%和25%的比例由中央和地方分成。上海啟動“營改增”試點之初,政策明確,原屬于營業稅的這部分收入,轉成增值稅以后仍然歸屬于地方。但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增值稅改革之后,改征后的收入全部劃歸成地方收入恐怕不太可能。為此,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表示“在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增速放緩背景下,稅改收入的劃分問題需要盡快理順”。
部分行業稅負問題需頂層設計
上海試點中,對于交通運輸業的稅負增加問題,采用設立財政扶持資金進行平衡,確保試點行業和企業基本不增加稅負,但這只是新老稅制轉換過程中的過渡性扶持政策。若長期實施甚至推廣至全國,是否每個地方政府都有這么大的財力暫且不說,即便上海本身,如有更多的行業納入政策推廣范圍,是否還能有財力扶持?
充實完善抵扣鏈條覆蓋面
盡管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后,能通過層層抵扣來消除重復征稅,從而降低企業稅負,但抵扣鏈條的不完善也將減少改革所發揮的實際效果。我國從2009年開始,擴大了固定資產進項稅額抵扣范圍,允許納入增值稅抵扣范圍,但是仍然有房屋、土地附著物等不動產項目并沒有納入抵扣范圍。在未來的增值稅改革中,可以進一步完善抵扣鏈條,允許基礎設施從銷售額中扣除,使企業稅收負擔減輕。
本站所有相關知識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之用,不作為實際操作的法定依據。如有問題或相關需要,請咨詢正穗財稅。本文來源于互聯網,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如無意侵犯您的權利,請與小編聯系, 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核實,如情況屬實會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如您有優秀作品,也歡迎聯系小編在我們網站投稿!http://www.zilovisoko.com/ 聯系方式: zhengsui8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