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營改增減稅規模測算啟動 分成比例或延后再議)
【導讀】在“營改增”試點范圍不斷擴大的背景下,中央與地方就增值稅收入如何分配的議題,逐漸走向前臺。
《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獲悉,目前試點地區稅務機關已經委托部分律師事務所進行“營改增”后實際減稅規模的測算。測算主要圍繞兩個方面展開:一是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后的稅率變化帶來的減稅,二是原來繳納增值稅的企業因為稅基減少帶來的減稅。
一旦測算完成,“營改增”的減稅效應將逐漸明顯,作為結構性減稅的重要舉措,未來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成為財稅改革方案研討的重要議程。
試點測算啟動
“8月1日將會有新一批的試點行業加入營改增,目前已經接到2個試點地區的測算工作,其中地稅部門委托的比較多。”近期正在幫稅務機關做測算工作的律師李輝表示。
相比去年上海實施營改增測算方法,此次主要采取一個企業,一個行業逐步推進,主要分兩個步驟統計:一是營業稅換成增值稅后,在稅基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稅率由原來的5.5%改征11%、6%兩檔后出現的稅收變化;二是營業稅中出現有發票可以抵扣的項目,使得增值稅整體稅基減少的變化。
李輝表示,之所以分兩個步驟操作,主要是基于去年上海營改增測算之初的數據,和實際減稅規模有較大差距的原因。“去年只算了營業稅改增值稅、稅率變化帶來的減稅,而漏掉了可以抵扣發票以及相應扣除項目的稅收。”
據悉,2012年1月,上海實施營改增后,當時測算的減稅規模為120億元左右,但在今年年初,稅務機關公布統計數字時,發現上海試點一年的減稅規模達到了250億元。
對此,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認為,真正的減稅效應是兩部分相加得出的結果,通過一個行業,一個地區的試點,最后得出營改增對試點地區稅收的貢獻大小,為財稅改革做鋪墊。
高培勇告訴記者,去年7月份,北京也曾委托律師事務所做了營改增方面相關數據的測算,并反復核準了很多數據,2個月后,北京實施了營改增。“其實對地方政府來說,無所謂積極與否,可能服務業占比大的地區會感覺稅負增加了,壓力較大積極性相對較弱,相反積極性則比較高。”
記者了解到,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的決定,“營改增”試點擴圍從地區和行業兩方面展開:一方面,自今年8月1日起,將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改增”試點在全國范圍內推開,將廣播影視作品的制作、播映、發行等納入試點;另一方面,擇機將鐵路運輸和郵電通信等行業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共同接受采訪時表示,鐵路運輸和郵電通信分支機構多、系統復雜、覆蓋全國,所以地區試點時沒有納入進來。目前,財政部與稅務總局正在盡快制定方案,完成相關準備工作,爭取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將兩個行業的“營改增”在全國推開。
改革方案“胎動”
作為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轉折,十八屆三中全會被認為是一個重要的節點。
從過去的經驗看,改革開放以來,有兩次三中全會成為中國經濟改革的重要里程碑,分別是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和2003年的十六屆三中全會。
觀察人士認為,由于制度要素對經濟的拖累因素不斷顯現,社會各界對于改革的期望達到頂峰。十八屆三中全會議題可能側重于深化改革,強化改革的頂層設計。
高培勇認為,目前階段,對于財稅體制改革的主要思路是寄希望于十八屆三中全會。“希望會上能拿一個改革的總體方案,再根據方案研究財稅體制改革的分派,預計這件事情的處理完成,至少要到2015年。”
高培勇補充道,營改增方案不論怎么定,解決的是政府和企業之間的關系,而對于經濟體制改革則是政府內部的關系,不僅僅是決策層拿方案,更要符合經濟規律。
不過,在參與方案改革人士看來,當前階段,最重要的改革是把政府和企業的關系規范好,也就是做好“營改增”的擴圍工作,下一階段才是政府之間關系的調整。“因此對于分稅制今年不會提上議事日程,未來在"營改增""1+6"擴展到全行業,所有行業、所有地區都實行后,才能實施中央和地方分成比例的測算。”
本站所有相關知識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之用,不作為實際操作的法定依據。如有問題或相關需要,請咨詢正穗財稅。本文來源于互聯網,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如無意侵犯您的權利,請與小編聯系, 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核實,如情況屬實會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如您有優秀作品,也歡迎聯系小編在我們網站投稿!http://www.zilovisoko.com/ 聯系方式: zhengsui8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