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稅務辦理:營改增漸入高潮 企業需學會積極調整)
【導讀】進入11月,本年度“營改增”試點漸入高潮。專家表示短期內政府或應照顧小企業現狀分檔劃定稅率,確定減負額度;小企業需主動適應稅改,才能在營改增中受惠。
進入11月,本年度“營改增”試點漸入高潮。根據各地財稅系統公布測算數據,11省市“營改增”試點或能減稅近800億元,前景樂觀。不過,部分小企業經營者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反映,由于無法抵扣,他們的稅負可能會因“營改增”上升。
專家向記者表示,短期內政府或應照顧小企業現狀分檔劃定稅率,確定減負額度;從長期看,小企業需主動適應稅改,進入規范的會計核算體系,才能在“營改增”中受惠。
小企業困惑“營改增”
據廣州稅務代理估計,今年上海全年“營改增”減負額度將超200億元。此后,各地財稅系統做了相關測算,綜合各地數據顯示,參與“營改增”試點除上海外的10省市,今年總計有望為企業減負達565億元。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何代欣對本報記者表示,已經近乎完成轉型升級的上海不具有全國代表性,不能因此對“營改增”在其他地區的試點過于樂觀。
“我們這兒‘營改增’從12月正式開始。改后稅負多少不好說,以后如果增值稅按定額征收的話,那可能比之前營業稅少兩個點,如果是抵扣征收的方式,估計總體稅負不會降低。”寧波創新企劃制作有限公司姜潔瓊經理對本報記者說。
何代欣認為,雖然稅改從整體角度考慮會完善稅收鏈條,助力經濟,給企業減負,但不排除局部稅負增加的現象,中小企業由于票據不全無法抵扣等原因,部分企業恐會負擔增加。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財政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工告訴本報記者,政府對負擔增加的企業會有財政補貼;而定額征收容易給私下操作創造空間,釀成權力尋租與賄賂,這與稅收趨向規范的改革方向不符。
“小規模企業納稅額度很低,而成為一般納稅人要交17%的增值稅,但我們這種小企業沒有足夠進項票,無法對高稅負進行抵扣,負擔太大。政府能不能對一定規模以下——如200萬營業額以下的——企業采取較低的增值稅率?否則不敢持續投入,怕冒風險。”一位不愿透露企業信息的某財務咨詢有限公司經理古先生告訴本報記者。
“目前的稅率確實略高,也缺乏減負多大比例的總規劃;有了總盤子,才能確定減負的具體目標和怎樣的稅率合適。‘營改增’應有具體的近、中、遠期規劃,對規模以下的小企業可以分檔采用更低稅率,實現與營業稅過渡的銜接。這既沒有技術上的難題,也不給地方財政添壓力。”何代欣說。
企業需學會積極調整
據數據統計,廣州記賬公司發現今年1月至8月底,由于抵扣不充分等原因,上海試點有10.1%的試點納稅人稅負有所增加,但該比例呈逐月下降趨勢(6月份為10.4%,7月份為10.3%)。
納入“營改增”試點的某企業負責人曾對媒體表示,“營改增”做賬要求比以前復雜,每張付出款的憑證都需要對方的合同、資格認證書及開票資料,給財務人員做賬增加了難度。另有納入試點的企業負責人曾對記者表示,“營改增”試點后要更換財務設備,例如購買稅控機加上打印機,最便宜的是6150元;掃描儀定價900元至15000元,但900元的掃描儀每次只能掃描一張發票;這些專業設備的維護費,每年要1050元,初算也至少需要投入萬元。
陳工認為,改革的目標是走向稅制規范,但不可能一步到位,要邊試邊完善;基本的前期投入是必須的,誰先做好規范化誰就將在稅改中占得先機,更好地享受長效化的福利。
即將正式推行“營改增”試點的浙江省,其省國稅局局長周廣仁日前介紹,從11月1日起,國稅部門開始對試點納稅人開展稅種和發票核定,并開始發售發票,試點納稅人可提前與主管國稅機關聯系,做好財務核算、資格認定、發票購領等方面的準備工作。
小企業不能總幻想對自己施行特殊對待來維持生存,定額征收不利于稅收合理管理與有效評估,作為激勵,政府會采取返還部分稅款策略,但前提是企業要主動調整適應,何代欣表示,“稅改催促大家建立規范的票據賬目與會計核算制度,這利于企業經營者控制成本、掌握核算信息,以及更有效地享受減稅政策。中國采用更規范的累進稅制是趨勢,積極適應、規范運營是立足企業長久經營的選擇。”
本站所有相關知識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之用,不作為實際操作的法定依據。如有問題或相關需要,請咨詢正穗財稅。本文來源于互聯網,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如無意侵犯您的權利,請與小編聯系, 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核實,如情況屬實會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如您有優秀作品,也歡迎聯系小編在我們網站投稿!http://www.zilovisoko.com/ 聯系方式: zhengsui8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