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減稅是把雙刃劍 要對癥下藥)
【導讀】今年營改增試點即將在全國范圍內鋪開,此外還有多項稅制改革值得期待。但最關鍵的還是把減稅落到實處。
廣州代理記賬小編了解到,昨天(6日)經濟學家許小年在天津做了主題為中國經濟結構性衰退抑制之道的演講。許小年表示在產能過剩和高賦稅的雙重壓力之下,企業目前生存危機嚴重,財政部門不能再向去年那樣翻箱倒柜掘地三尺了,如果今年再這樣收稅,有些企業就撐不住了。
許小年說今年的一季度生產價格指數繼續下跌,甚至有加劇的勢頭。為什么CPI在往上走,PPI在往下跌原因還是產能過剩,這時候宏觀政策沒用,擴大的貨幣供應沒有進入實體經濟,進入了更麻煩,會進一步加重產能過剩,根本的解決方案是什么呢?減稅,要實質性的全面的給企業減稅,否則下半年很有可能出現企業的大面積停工,不倒閉也要停工,因為它過不下去了?;蛟S許小年的話有些情緒在里面,但減稅對于企業的發展對調結構乃至對整個宏觀經濟的確至關重要。當然減稅也不是什么新鮮話題,我們強調結構性減稅很多年了,今年營改增試點即將在全國范圍內鋪開,此外還有多項稅制改革值得期待。但最關鍵的還是把減稅落到實處。
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國務院參事湯敏博士對此進行評論。
今天《北京晚報》的一篇報道題目是《何以解憂,唯有減稅》。里面說到了一位上市公司的工作人員對已經披露的上市公司年報進行統計,得出了這樣的數字:去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實現凈利潤19544億元,比上年增加不到1%。而檔期實際繳稅22233億元,比上年增加了17%,繳稅額比凈利潤要多14%。這個數字雖然不完全準確,但是也反映出了一些現狀,就是結構性的減稅實施了這么多年,可是很多企業的稅還是不增反減。
湯敏:關于數字問題得要詳細去研究一下,因為我沒有做過這方面的研究,但是現在總的來說,確實企業總體的稅負比較重,做了很多結構性減稅,但是我們要值得注意的是,所謂結構性的減稅并不是說大面積減稅和所有的都減稅。比如說結構性減稅,很顯然這些上市公司不是小微企業,結構性解決這部分到不到他們頭上。第二個結構性減稅是營改增,也就是把服務行業里把營業稅改成增值稅,大部分上市公司不是服務業行業,所以他們可能也不在這個結構性減稅的行列里頭。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結構性減稅推行了多年,是不是這些企業能受益,這個就很難說,所以不一定是結構性減稅的對象。
另外我們也注意到許小年說,如果不能把減稅落到實處,在高賦稅和產能過剩的雙重壓力之下,下半年很多企業可能會難逃大面積停工,甚至是倒閉的命運。這個事情真的有他說的這么嚴重嗎?
湯敏:我想一部分企業是完全有可能的,這個當然主要不是因為稅收太高。這個稅收年年一樣,為什么去年它沒有倒閉,或者沒有停工。今年停工有幾個原因,一個是總體上經濟形勢并不是很好,第二個我們正在大規模的結構性調整。比如說房地產現在的增長率比較低,跟房地產有關的這些企業會比較困難,跟出口有關的企業,因為國外的不景氣那么它也很困難。另外還有一些產能嚴重過剩的這些行業,它在目前也是很困難的。
總體上來說,如果能夠減稅我們盡可能減。當然減稅也是一把雙刃劍,因為稅減了,政府開支還不減,這個時候政府財政赤字更大,年復一年的話,就搞不好出現希臘這樣的問題。所以減稅,第一個適而可止,第二個在減稅的同時,提出來把哪部分政府的開支減下去,否則的話它就會導致赤字太大,最后同樣還是老百姓得負擔。
減稅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一旦減了以后就很難加了,所以要進行整體稅制改革,不能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對于一些制造業碰到的困難可能還有別的方式來幫助,但總的來說,今年的經濟形勢將還是比較嚴峻的,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可能大家都得要有一個充分的心理準備,做好過緊日子的準備。
本站所有相關知識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之用,不作為實際操作的法定依據。如有問題或相關需要,請咨詢正穗財稅。本文來源于互聯網,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如無意侵犯您的權利,請與小編聯系, 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核實,如情況屬實會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如您有優秀作品,也歡迎聯系小編在我們網站投稿!http://www.zilovisoko.com/ 聯系方式: zhengsui888@163.com